欢迎光临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网站!热线电话:010-62151488
SHENZHOU HANBANG(BEIJING)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来源: | 作者:神州汉邦 | 发布时间: 2024-11-28 | 9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11月24日,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汇聚了环保、能源、矿山修复等领域的专家和行业领袖,重点讨论包钢引入的神州汉邦“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与成效。

      2024年11月24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环保、能源、矿山修复、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企业代表,大家围绕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的创新技术成果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与会者重点探讨了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以及如何推动其在其他矿区的推广应用,以促进全国范围内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不仅标志着白云鄂博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国内外矿山修复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和解决方案。 


      

      包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晨阳,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发言人之一。在会议上,许晨阳详细介绍了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的具体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指出,白云鄂博铁矿排土场的生态修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然而,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不断的探索,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白云鄂博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地处海拔1650米的高原地带,属于典型的高寒干旱地区。当地气候特点为气温极低、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冬季寒冷漫长,极端低温可达到零下四十度,且昼夜温差极大,环境条件极为严苛。这些自然因素使得该地区的矿山排土场无法像其他地区一样通过常规的水土保持方法进行修复。而更为严重的是,排土场的土壤pH值高达10,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为矿山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许晨阳说道:“当我们最初接手这个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时,排土场几乎是寸草不生,荒凉的景象让人几乎失去了希望。在没有任何基础性设施、没有灌溉系统、也没有覆盖土层的情况下,传统的土壤修复手段根本无从谈起。”他表示,最初的修复工作多次遭遇失败,外界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面临这样的困境,许晨阳和他的团队决定采取创新的修复方式,寻找能够突破技术瓶颈的解决方案。在多方考察和尝试后,包钢决定引入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利用特定菌种与土壤中的矿物质、重金属和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土壤的快速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恢复。许晨阳坦言:“这项技术的引入,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修复思路。我们开始相信,在最不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力量,或许能改变矿山的生态面貌。”由于矿区开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压力,包钢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修复。尽管此前的修复努力成效有限,但通过与神州汉邦合作,特别是在龙教授技术支持下,包钢首次实现了白云鄂博矿区排土场的有效绿化,并成功改善了生态环境。许董事长表示,这一成效标志着生态修复工作的突破,成为包钢环保事业的亮点。会议中,许晨阳董事长还分享了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在固废处理、生态修复以及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的探索。他表示,包钢计划通过与神州汉邦继续深化合作,探索“矿坑填埋与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将这一技术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最后,许董事长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亲自到包头、包钢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与技术应用。他强调,包钢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携手各方共同建设包钢,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


(白云鄂博矿区包钢白云铁矿2024年6月份土壤情况)

(白云鄂博矿区包钢白云铁矿2024年9月份土壤情况)


      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厚茹介绍了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的技术原理。她表示,微生物、矿物质,有机质是土壤的三大要素治理的关键源头在微生物菌群。“禾神元”微生物菌剂中含有的三株“地衣芽孢杆菌”均为功能性有益菌,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促植物生长、杀虫卵、抑病菌物质,尤其是“玉米素”,玉米素又称为天然植物细胞分裂素,极其珍贵,菌剂中的小肽、多肽,遇到重金属即产生鳌合、钝化作用,形成肽化合物,大分子结构通过改变重金属存在形态,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同时对植物病害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解决土壤重茬病难题。菌剂中的多糖,在重度盐碱条件下依然快速繁殖,迅速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对盐碱地治理有极好效果。“地衣芽孢杆菌”抗逆性极强,并将虫卵杀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目前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独一无二。



      西林郭勒发电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春晓介绍了京能集团生态修复实践成果。京能集团(锡林郭勒)发电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冰冻期超五个月,全年降雨量不足毫米300,极寒干旱风沙等极恶劣环境导致了草场退化严重,加之粉煤灰是发电厂的主要固体废物,处理困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2022年引入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后,整个生长期没施肥,没浇水,没管理 ,全凭自然条件生长,全部种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100%全覆盖,真正恢复成原生态大草原。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方案。  



      原国家电投集团资本运营总监关绮鸿表示,国家电投扎鲁特旗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盐碱地是扎矿难啃的骨头,重金属砷超标,pH10.6,寸草不生,下雨盐碱流失到旁边湖泊,湖水混浊,周围牧草枯黄。一般的盐碱地治理是用水压法,用水把土壤中的盐稀释掉,但是治标不治本。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使用后出苗率高,长势茂盛。证明该菌在重度盐碱环境条件下,仍然能够快速繁殖,抗盐碱极强。



      北京菜篮子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以彬先生在发言中提到,白云鄂博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前景,并且技术创新性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指出,这项技术能够通过地衣芽孢杆菌促进植物生长,不仅能在矿山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能在一般土壤中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在考察了矿区的生态恢复情况后,付总对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效果表示赞赏,特别是在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的地区,植物的恢复速度超出预期,且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也有了显著提升。他还表示,菜篮子集团将积极推动微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用这一技术提升食品安全,解决农残超标问题,并且将通过数字化和微生物系统优化农业生产,未来三到五年内,这项技术有望在北京市场成为主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自然资源部国土勘探规划院研究员范树印表示:在扎矿实地调研考察期间看到,在最小的地表干扰的情况下,年内快速使先锋植物群落地表覆盖超过了85%。在高陡坡地方根系的发育和固土初步效果显现。对于矿山项目,极端气候结合重金属的复杂情况下,该技术解决了植物存活的问题。结合扎矿情况,在免人工维持的情况下,第二年的植被存续效果依旧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建议要将符合这些应用场景的团体标准尽快建起。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勘探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金彪在发言中表示,煤炭地质总局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尤其在青海牧场的矿山修复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对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表示浓厚兴趣,并亲自组织团队实地考察了白云鄂博矿区的生态修复效果。马金彪认为,这项技术在极端自然条件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升保水保肥能力,还能增强植物的抗寒抗风能力,恢复矿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他特别强调,这项技术不需要持续大量投入,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和推广价值,并且在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煤炭地质总局愿意与各方深入合作,共同研究并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确保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



      中化环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焱在发言中表示,中化环境作为国家土地修复领域的主力军,一直致力于盐碱地治理和化工行业的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崔董事长提到,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化工和农业领域的绿色循环中,微生物技术作为基础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他对龙教授与许董事长合作取得的成效表示祝贺,并强调,技术的进步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升级,企业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崔董事长还希望各位同行能更加关注技术本身,并倡导在未来加强与龙教授及其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更多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朱昌雄就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深入的见解。他补充道,白云鄂博矿区的生态修复面临着严峻的土壤问题,包括保水能力差、土层薄弱等挑战。然而,在神州汉邦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帮助下,土壤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朱昌雄强调,植被的快速生长和土壤湿度的保持表明,该技术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此外,PH值的下降和有机质的增加也证明了微生物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有效性。他还建议将这一技术推广至更广泛的矿区,特别是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项目中,推动矿山修复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的结合,以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顾问吴吟指出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历史转型潜力和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他强调该技术不仅对修复矿山有重要作用,还能造地、发展畜牧业及土地置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虽然目前推广较慢,但吴局长认为,技术的简便性和高效性让其具备了良好的前景。他提到,进一步推动该技术需要全社会的协力合作,特别是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创新模式方面加大努力,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加快进程。



      原农业农村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尹成杰在研讨会上强调,微生物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高效修复方面。通过神州汉邦、包钢等企业的实践,技术不仅能够边开发边保护,还能有效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并提升周边土地的农业生产力。他提到,微生物技术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在矿山、农田及盐碱地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尹部长建议加大研发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该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广泛应用,为国家的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原水利部常务副部长张春园结合自己在水利及中资公司的经验,强调了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和生态修复中的潜力,尤其是在菌种功能性应用方面。他分享了与韩国专家的交流经验,提到微生物(如功能性菌)的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促进作物生长和土壤改良方面。然而,尽管这种技术潜力巨大,农业部未能有效推广,导致有些有价值的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张部长还提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尤为严峻,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和饲料问题上的紧迫性。他建议要结合农业、矿山及水利等多个部门的协作,推动土地改良和农业板块的共同发展,优化资源利用,尤其是在矿山及土地开发方面,结合地方和行业特色进行产业化改革。他特别提到,包钢可以在内蒙地区通过改善土地使用方式,实现农业与矿山的双重发展。张部长还表示愿意利用其渠道推动此类项目,并呼吁各部门加强合作,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原大唐集团董事长陈进行在会议总结时指出,会议讨论了能源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系,特别是在矿产和灰场治理方面的挑战和经验。他提到,尽管这些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陈副理事长特别赞赏了龙教授的技术,强调这种技术在发电厂、灰场治理以及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他指出,未来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场力量的推动,才能更广泛地应用这些创新技术,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表示,微生物技术未来将在生态修复、土壤治理、水治理及农业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为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贡献力量,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